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beat365提前结算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7523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监督计划安排, 410-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美祥率调研组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深入到濂溪区、九江经济开发区、八里湖新区、武宁县、九江县和都昌县的24所中小学校进行实地检查和调研,召开了座谈会8次,发放调查统计表40余份,比较全面了解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把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差距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已有武宁、永修、德安、湖口县,庐山市、瑞昌市、浔阳区、濂溪区、九江经济开发区等9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

(一)组织和经费保障情况。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出台了《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各市(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达3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翻两番,2016年,全市教育财政支出83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财政拨款45.48亿元,同比增长2.88%;在校生人数平均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小学增长3.3%,初中增长11.6%;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小学增长9.33%,初中增长17.96%,教育投入基本达到了《义务教育法》中有关“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

(二)调整教育网点布局情况。针对城区人口剧增带来的就学压力,编制完成了《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8—2020)》,逐步调整教育网点布局,对城区学校网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成效。通过整合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完善了各类特殊群体就学政策,适龄儿童均享有入学的机会一是市中心城区新建改造了浔阳小学、濂溪区第一中学、双峰小学濂溪学区、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调整了第十一中学、湖滨小学校区等一批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各县(市、区)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撤并了一些规模小、校址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市共撤并了12所中学和388所小学。三是特殊群体学生义务教育得到基本保障,2016年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56737人就读,按照“每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均建有一所达标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要求,全市已建成11所特殊教育学校,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2.89%

(三)农村教育投入情况一是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和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25亿元,改造校舍面积112.56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50.3万平方米,修建围墙9.8万米,修建学校大门499个。二是着力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全市共投入资金3.91亿元用于教学装备添置,主要用于购置教学仪器、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建设实验室、功能室,覆盖学校516所。三是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启动实施了“市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提高了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坚持把合理配置师资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不断加强教师的引进、培训和交流。通过统招遴选、“特岗计划”、“三支一扶”政策、安置免费师范生、“三定向”培养政策等渠道引进教育人才,2016年,我市招聘教师共计2038人;积极组织选派骨干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级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效发挥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快速向城市流动聚集,普遍存在义务教育学校“城市挤”、“农村弱”的问题,一方面是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现象突出。都昌县实验小学正常情况下只能容纳3000人,而实际在校学生就有6000多人,平均班额80人,最大班额突破90人,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给学生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据统计全市小学大班额2638个,占23.3%;初中大班额1576个,占51.3%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市(县)城镇转移,特别是边远山(湖)区中小学学生锐减,成班率低,不少村小都不足百人,大都维持在2030人左右,有的存在78个老师教十来个学生,在修水县的398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含教学点),学生人数不到10人的有40所,超过了10%,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农村很多学校装备没有达到标准化要求。普遍存在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不足,设施配备滞后,各种功能室不齐全,功能教室配备不达标,实验设施不完善,专用教室缺乏,特别是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与国家标准有较大差距,导致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向好发展。

(三)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一是部分校建项目配套资金没到位。在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中,由于各地财力问题,项目配套资金不足,部分中小学校危房和旱厕改造没有完成,都昌县仍存有CD类危房17220平方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九江县涌泉中心小学食堂没有板凳,几百名师生站着吃饭。二是正常教育经费保障不到位。由于财政没有预算,不少学校挪用生均公用经费发放教师绩效工资和缴交“五险一金”,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如都昌东湖中学共有4800名学生,全年生均公用经费为360万无,用于交纳教师绩效工资、“五险一金”和代课老师的工资后只剩下24万,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三是生均经费拨付不及时。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反映,学校开学几个月生均经费还没拨付到位,开学办公等开支靠借款或赊欠,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民办教师转编而来,年龄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村小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近三年处于退休高峰,补充教师的数量赶不上自然减员的数量。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在中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教师占多数,而音体美等学科的专任教师却很少,绝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体美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三是城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据调查统计农村学校中职以上教师只占农村教师总数的46.8%,而城区中职以上教师则占城区教师总数的80%,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农村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优,导致部分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县城,县城优秀骨干教师流向九江市区,农村学校教师难招、难留、难稳的现象较为普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意见建议

一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提升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市级统筹,建立健全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机制。对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的9个县(区)做好动态监测,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巩固均衡成果,实现更高水平均衡发展。对修水、都昌、彭泽、九江县和共青城市5个尚未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要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和督查,对照国检标准和要求,查缺补漏,确保2018年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检目标。

二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保障力度。各县(市区)要将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绩效工资、“五险一金”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资金的审计力度,坚决纠正和禁止学校挪用生均公用经费给教师发绩效工资和缴交“五险一金”,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三要合理调整学校网点布局,着力消除大班额问题。要加大市(县)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力度,扩充城镇学校容量,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化解大班额现象。市(县)政府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征求群众意见,主动向省政府报告,对农村边、远、小的学校和教学点进行整合撤并,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目前八里湖新区只有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1所小学,学区范围内楼盘住户已达1.4万余户,人口超过5万,而且不少新的大型楼盘已在建设之中,该校承担了至少4所小学以上的学区压力,学区范围内适龄儿童已远远超出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极限,市政府应及早规划和启动八里湖新区新的小学建设,以满足该区域群众对教育资源的渴求。

四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继续实行“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扩大定向生招收比例,为农村教师队伍储备一批新生力量。二是加强农村一线教师,特别是学科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的培训,通过培训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缩小城乡教师差距。三是全面实施“千人支教计划”,通过市(县)联动,采取骨干教师定点支教、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选派优秀教师精准帮扶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四是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认真落实全市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有效确保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