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beat365提前结算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7523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安排,为做好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情况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46-10日和54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润金带队,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由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在市区和瑞昌市、彭泽县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共召开了金融机构和企业座谈会7个,并向全市各县(市、区)发放了调查问卷,征求了相关意见建议;413-142426日,调研组分别赴赣州和芜湖、杭州等外地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政府金融及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交流了经验,并学习了外地产业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运作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力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线,以支持工业增效升级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为我市工业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6年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57.86亿元(全省第三),同比增长20.4%(增速全省第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22.6亿元,新增贷款17.9亿,余额同比增长8.7%主要金融指标快于地方经济增速。

1、发展金融服务机构,壮大金融服务载体。近年来,我市通过引进新设金融机构、改制现有银行机构、发展新型业态等方式,使得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平台进一步拓展。一是积极引进金融机构。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赣州银行等机构先后入驻,百年人寿、农银人寿、平安养老等保险公司已经成功开业,兴业银行、华融证券已分别获得有关监管部门批复,计划上半年将开业,民生银行、联讯证券计划2017年来我市设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家商业银行,30家保险公司、14家证券公司、1家期货公司。二是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农信社改制成农商行,引进银行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目前全市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村镇银行除湖口县、都昌县外均已完成设立运营。三是积极发展资产管理、信托投资、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及金融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典当、融资租赁等“草根”金融组织,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和业态聚集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小贷公司16家,典当企业17家,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16家。九江同鑫国资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成立注册并实施运营;九江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全省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江西九银消费金融公司已报银监会待批。

2、推进政策支持落实,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积极策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实差异化工业信贷政策,主动契合长江经济带建设,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银行业改革发展助推新工业十年行动的若干意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五大主导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为“新工业十年行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积极贯彻落实“降成本、优环境”省80条和市29条,细化健全对接机制,建立银企沟通对接微信平台,根据融资需求,分行业、园区进行对接,开展了“茶叙”、“银行行长进园区”、“四扫之扫园”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三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举办全省“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暨“百家银行进千企”(九江站)政银企对接会,签约授信99.2亿元。经测算,2016年,我市银行业机构为企业减负约5.5亿元。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服务水平。一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财园信贷通”、“助保贷”、“诚商信贷通”、“小贷银保通”等金融产品,积极推广银保协动、投贷联动、股债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财园信贷通”放贷总量和增幅连续三年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市本级“倒贷资金池”设立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完成140多笔倒贷业务,提供倒贷资金近25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1.4亿元。二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市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的筹建和运营,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发展。母基金暂下设工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农业开发基金、江西沿江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6个子基金。子基金到位三个:沿江产业基金已经投资4300万元;城市发展基金到位16.2亿元;工业发展基金到位1亿元。PPP基金和绿色环保产业基金两个子基金正在申报设立之中。三是拓展创业资本渠道。鼓励企业资本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吸引各类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早期创新创业企业。加大共青私募基金创新园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强私募小镇,全力打造具有九江特色的金融品牌和资本洼地。目前共青私募基金创业园区管理私募基金已达1400家,规模近800亿元,影响市场资本4600亿元。四是增加直接融资规模。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五年行动,借力国家IPO扶贫政策,做好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建设,“一企一策”制定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计划。目前,九江银行已经确定赴港上市,另外完成股改企业1家,正在股改企业2家,正在筹备股改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省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达到67家。全市后备资源库企业达到201家。2016年全市累计实现直接融资538.02亿元,占全省比重19%,总量居全省第一。

二、考察地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

1、落实系列扶持政策,明确金融战略定位

赣州围绕“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并高位推动金融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一是推出《赣州市银行业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工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银行业加大对工业供给侧改革的支持力度。二是落实兑现信贷政策。一方面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区域信贷稳健增长,20171季度末,赣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1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8.9亿元,同比增长20.7%,贷款余额和增量居全省第二;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无还本续贷等优惠政策,科学合理使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产品和政府还贷周转资金池,有效降低企业“过桥”成本。

芜湖市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对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3月底,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88.8亿元;四大支柱产业贷款余额546.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03.5亿元、3036.8亿元。二是建立县区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中介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等工作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多方联动、分类推进等方式,大力推动企业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为工业增效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杭州市高度重视发展金融服务业,不仅把金融服务业作为杭州支柱性产业之一,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一是发挥传统金融优势,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截至2月末,杭州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824.8亿元,存款余额33349.2亿元。二是鼓励金融集聚发展,重点推进金融小镇建设。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湘湖金融小镇和黄公望金融小镇等5个特色金融小镇,截至2016年底已聚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2000余家。

2、优化金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赣州一是制定并落实“四项制度”,即银行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地方政府倒贷基金、金融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建立了落实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全省首家金融审判庭(合议庭),落实了快速立案登记制度、建立了诉调结合工作机制、明确了案件审理期限、简化了资产保全程序。截止到今年3月末,赣州倒贷基金20支,达14.2亿元,累计帮扶企业2269家,发放转贷周转金119.9亿元。二是组建金融专家服务团,从全市选派97名金融专业人才,对企业进行到户帮扶,提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投融资方案和指导企业提升融资资质的意见建议。

芜湖市一是实施新型政银合作机制。出台《加快建立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意见》,按照政银担合作、风险分担的要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承担40%,省担保集团承担30%,合作银行承担20%,县(区)财政承担10%二是创新开展“税融通”业务,出台《芜湖市“税融通”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暂行办法》,根据企业近两年纳税实绩增长率情况,提供不低于年平均纳税额1-5倍数的担保,担保费率统一按0.5%收取。三是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出台《芜湖市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市均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市、县均按照不低于2倍要求进行配套。今年续贷过桥政策已扶持企业2018户,发放金额13.3亿元。四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芜湖紧紧把握10所高校人力资源,创建科技中心和留学生产业园,大力培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

杭州市一是扩大杭州金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举办2016中国(杭州)互联网+金融大会、2016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品牌效应,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二是持续推动金融机构与市政府合作,强化融资保障。一方面推动已签约金融机构积极履约,另一方面,促成农发行等8家银行与市政府续(新)签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完善政策服务。及时兑现各类补助政策,包括向银行兑现科技信贷扶持扩面政策补助,向企业兑现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及持续资本运作等政策补助。

3、力推资本市场建设,增强金融支持工业后劲

三个考察地都非常注重发展基金,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增强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赣州一是成立和完善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挂帅,为企业上市挂牌开辟绿色通道,统筹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按“领导挂点、责任单位包干负责”的原则,建立企业上市挂牌服务体系,加快企业上市速度,并压实县级政府责任。二是强化上市挂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在主板、境外和“新三板”挂牌上市融资。例如;对在境内上市的市内企业,每户由市、县财政各奖励250万元。同时,对服务企业上市挂牌的证券机构和项目团队给予奖励。三是对接资本市场扶贫政策。推进“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全覆盖,推进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全部与证券公司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为用好上级政策,抢抓企业上市挂牌、并购重组的重要窗口期机遇,还印发了《关于引进企业上市助推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目前赣州有境内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另有14家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IPO上市辅导协议。

芜湖一是持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上市挂牌补助标准,对境内外上市企业,市(县、区)财政给予不低于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不低于160万元奖励。采取累进递增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优秀券商和工作团队深耕当地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例如同一主办券商在一个年度内挂牌上市第一家企业的,补助5万元,挂牌上市第二家企业的,补助10万元。二是建立中介机构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中介机构专业能力、项目进度、执业效果等进行第三方综合评价,促进优秀企业资源与优秀项目团队优化配置;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新三板”定增跟投机制。凡在芜湖注册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定增合作后,均可申请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跟进投资不超过企业当次定增总额的50%,投资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一年限投一次,下年度可连续跟投;四是建立企业上市挂牌联席会议制度。市分管领导视情况不定期召开全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调度会和重点企业专题会商会,帮助企业解决在股改、上市挂牌和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国资、税收、土地、环保、消防、产权、办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日前,芜湖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6家、报会企业4家、IPO输导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1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5家。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近2000亿元,上市企业总市值3200亿元,全市资产证券化率达到118%

杭州一是不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目前已达44.3%,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基础上,在各类市场大力发债。二是注重发展私募基金。据统计,杭州全市已公开的51支投资基金,完成募集336.8亿元人民币,互联网、IT、金融、娱乐传媒是投资关注重点。三是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截止到2016年底,市本级共有7支政府产业基金,规模53亿元,共合作设立子基金81支,到位资金26.2亿元。四是注重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完善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支持产业转型发展;在有条件的银行,专门建立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事业部,提高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由经信委牵头,建立中小企业转贷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按13比例出资设立转贷基金,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链、互保链风险,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三、与考察地的主要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支持工业发展的动能不足。与三个考察地相比较,我市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动能和后劲不足,以数据为例,主要指标比较有“三低一高”:一是“存贷比低”,即贷款占存款比例低,201612月底我市存贷比67.3%,全省存贷比74.91%,考察地存贷比大多在80%以上;二是“工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低,据人行统计口径,2016年底工业贷款占比仅12.6%,没有体现金融支持工业的应有地位;三是“直接融资占比低,我市虽然对上市融资做了大量工作,直接融资规模有较大提升,但主要是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资本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实体企业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还未突破,主板上市融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6年我市剔除九江银行同业存单业务的直接融资仅有45.42亿元,占全省比重3.45%四是“不良资产率高”,截至2016年底,我市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为2.31%,比全国的1.74%、江西省的2.24%、赣州市的1.62%都要高。

2、“放贷难”与“融资难”并存。调研发现,银行的放贷难和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客观并存:一方面,银行业放贷意愿强烈,信贷资金充足,对于国资背景企业、大企业、好企业放贷“不差钱”,对于中小微企业放贷较为审慎,加上部分企业受“三高一剩”限贷政策和自身经营管理、诚信方面等因素影响,出现放贷难现象;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存在,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贷款成本偏高。调研了解,中小企业除开展了“财园信贷通”、“助保贷”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外,大多数企业贷款利率上浮50-60%,部分银行增设附加条件,在调查的68户企业中,有12户企业上报的借款成本比例在10%以上,有的企业算上隐性成本及民间借贷成本后,利率高达20%左右。二是银行方面因素。部分银行缺少贷款审批权限,贷款需报省分行甚至总行审批,拉长了审批流程,影响了贷款的时效性。有的银行贷款条件门槛较高,贷款额度占抵押物价值也不高。三是企业自身等原因。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和诚信情况直接影响融资情况。部分企业虽然有市场前景、有订单、有技术,但往往处于初创期,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担保,部分企业抵押担保因新不动产登记新老政策过渡,影响贷款时效。

3、现有的金融政策运用不够。一是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但有的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政策窗口已经开始关闭,如国家发改委给我市的企业债“绿色通道”政策。二是在省市级层面,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政策没有用足用活,包括贷款额度、合作银行、新增和续贷手续等方面。三是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执行不够。如在无还本续贷方面,我市部分银行未执行到位,没有做到无缝对接。

4、金融创新不足。一是融资模式方面,我市目前比较单一,多是间接融资,且以传统的抵押融资渠道为主,创新产品不足,结合本地产业布局和企业特色、加大优势产业授信支持力度不足,发展绿色信贷、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不够,开展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业务较少。二是信贷保障方面,担保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政银担三位一体的担保风险分担和代偿补偿机制;三是政银企对接方面,缺乏有效对称信息,缺乏统一的政银企信息交流和合作平台。四是产业基金推进速度较慢。产业引导基金起步较早,但成效不够,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专业管理人才和必要的激励机制。

5、金融专业人才缺乏。虽然加大了金融人才引进力度,但全市尤其是县(市、区)真正懂金融、灵活用金融、实际操作金融的人才缺乏。在政府层面,党政领导金融培训不够,现代金融理念更新不快;在企业层面,高端金融人才缺乏,运用金融方法不够,融资渠道仍旧传统、狭窄。

四、意见建议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搭建政银企担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产业投资、融资供需、信用状况等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政银企担对接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完善对金融支持工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鼓励在浔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工业增效升级,量化评价指标,加大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平台,引导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对失信的惩戒力度和非法集资等扰乱金融市场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维护金融债权。适时建立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加快对金融债权诉讼的审理和执行速度,成立金融审判庭(合议庭),提高银行不良资产诉讼处置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2、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深入推广投贷联动、股债联动、小贷银保通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对接用好金融扶贫政策,成立金融专家服务团,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二是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行债券,并将上市挂牌工作责任主体和考核机制推广到县级政府,分层系统推进。三是加速基金发展步伐。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基金管理,做大基金规模,建立基金投资项目库,培育和引进基金管理机构及团队,加快产业引导基金运营步伐,促进私募基金发展,尽快建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企业项目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

3、加强督促检查,加快政策落地。一是研究利用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国家部委的有关政策,指导和推进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权融资方式融资。二是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财园信贷通”、“助保贷”、“诚商信贷通”等现有的金融产品用足用好,规范操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使其成为我市企业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抓手。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和督促检查,促进一系列监管政策落地,加强金融市场整顿,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做好我市重点企业早期风险识别和动态监测工作,防范化解银行信贷风险,消除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4、加快人才培育,提升现代金融理念。一是依据“新工业十年行动”和金融战略目标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大力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和金融管理团队,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奖励激励政策。二是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和宣传,将金融知识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丰富拓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金融知识,增强全市上下现代金融理念意识,提高全市领导干部驾驭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