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鄢清员
(2017年5月23日)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工作部署,以“争领先地位,创九江样板”为抓手,以法院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力推进司法公开,打造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以及庭审公开四大平台,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取得良好成效。
一、近年来全市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四个到位”,不断夯实司法公开基础。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公开的各项部署,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的要求,更新司法公开理念,牢固树立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和实质公开意识,立足群众司法需求,依法及时公开当事人和公众最关注、最希望了解的信息。通过采取专题学习研究、定期分析督查等方式,教育引导全体干警充分认识推进司法公开的重大意义,努力使司法公开成为全市每个法院、每名法官的自觉行动。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全市两级法院把司法公开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工作部署,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促进的良好局面。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司法公开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三是制度规范到位。按照“三统一”原则,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操作规范,先后出台《案件流程管理规定》《网上办案工作规则》《文书上网实施办法》《庭审网络直播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司法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标准等做制度化规定,做到司法公开各个环节、各项内容都有章可循,有效防止司法公开的随意性。对司法公开工作实行年度绩效考核通报,确保司法公开制度精准落地。
四是技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司法公开的推动作用,加大对平台搭建、系统研发的投入力度,丰富司法公开载体。完成法院三级专网、互联网站群及内网办案系统建设,建成42个数字法庭,实现高清科技法庭全覆盖,基本满足网上办案工作要求。紧扣“大数据”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省法院案件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设,为法院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奠定基础。大力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建成诉讼服务网和12368声讯服务系统。建成高清视频会议、远程视频接访、远程视频执行指挥系统。
(二)强化载体创新,构建立体化司法公开体系。
全市法院准确把握“网络强国”战略对司法公开的新要求,整合内外资源,采用“网上网下、线上线下、虚拟实体”并重模式,构建以审判综合服务平台为主轴,以诉讼服务网、12368声讯服务热线和九江法院网、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侧翼,兼顾诉讼服务中心实体的立体化、多维度司法公开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全程网上办案。按照省院部署,坚持统筹有序推进网上办案工作,从立案、审判、执行、归档等全流程,全部线上操作,做到同步录入案件基本信息、同步生成案件材料阶段性电子卷宗、同步在线审批及电子签章,实现监管静默化、数据准确化、案件流转高效化。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排期开庭、庭审直播、审限变更、案件审结、文书公开等关键节点的动态化管理,做到明确清晰、有的放矢,实现管理扁平化、过程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建立内网数据向外传输“通道”,将同步录入的内网案件信息数据传输至外网公开平台,并以手机信息推送给案件当事人,确保案件信息公开及时、透明。
二是发挥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功能。不断升级、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配备诉讼服务一体机、触摸查询机等现代化设备,设置院长信箱、廉政监督信箱、律师工作室,大力推行律师代理申诉和化解申诉信访案件制度,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引、法律援助、立案受理、判后答疑、信访接待、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实体窗口功能作用。今年1-4月,九江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就接待群众7285人次。
三是搭建诉讼服务网络平台。整合九江法院门户网,建成九江法院审判综合服务平台,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庭审直播、投诉咨询为一体。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具备网上立案、信息查询、材料收转、网上阅卷、电子送达等功能,力求实现网络功能对实体大厅功能的覆盖。执行信息公开平台链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众输入名称和证件号码,可以查询失信被执行人等信息。裁判文书公开平台输入关键词、案号等信息,可以直接检索同类裁判文书。庭审公开平台可以在线观看全省法院庭审直播或点播庭审视频。全市两级15家法院都建成了司法公开网络平台,实现与审判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四是建成12368声讯服务系统。2016年4月,全面开通12368声讯服务系统,公众可通过拨打12368,咨询诉讼须知等静态信息和27项审执流程节点动态信息。在话务员无法作答情况下,还可通过工单方式流转给相关法院的承办法官,进行回复处理。截止目前,共接听来电1762次。
五是利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继续联合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推进司法公开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媒体公开载体。及时更新九江法院网,近三年来,全市法院网站群共发布信息5万余条,被点击100万余次,九江法院网进入中国法院网发布量和点击量“双百强”。2016年,九江中院荣获全国司法新闻宣传和司法网络宣传两个国家级奖项。强化移动“两微一端”,开通官方微博15个及九江法院微博群发布室,首发信息近6万条,订阅粉丝4万多。2015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九江中院”,开通“九江中院头条号”手机客户端,入驻全国知名手机客户端“今日头条”。全市14个基层法院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
(三)抓好重要环节,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九江法院主动适应“互联网+”司法公开新常态,积极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公开从立案、庭审到执行的司法全过程,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一是推进立案公开。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在诉讼服务中心提供《诉讼指南》《诉讼风险告知书》《便民联系卡》等诉讼资料,强化法官在诉前的指导和沟通职能。公布立案条件、收费标准、案件流程、审理期限等内容,让当事人了解办案流程、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公开办案流程信息,初步实现了立案排期、审理进展等信息查询,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
二是推进庭审公开。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依法应当公开开庭的案件一律公开开庭审理。严格遵循证据裁判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庭审旁听制度,提前公示开庭信息,简化旁听条件和程序,充分保障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和社会公众、媒体记者旁听权利。对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旁听,自觉接受监督。如“斯鑫良受贿案”,庭审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0余名参与旁听,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强化科技法庭应用,以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公开庭审过程,大力推进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和庭审网络直播。
三是推进裁判文书公开。认真贯彻最高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公开相关规定,将裁判文书上网软件与内网办案软件深度融合,实现一键上网,提高裁判文书上网质效,截至今年5月16日,全市法院公开各类裁判文书42950篇,其中市中院4077篇。公开裁判理由,在裁判文书中全面公开当事人的诉辩意见,阐述当事人举证、质证的内容,公开证据采信情况及理由,以及裁判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让当事人在程序透明的裁判活动中服判息诉。建立健全倒逼机制,通过建立裁判文书评查制度、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等方式,定期对已公布的裁判文书进行抽查和评估,发现问题案件,及时整改问责,促进司法公正。
四是推进执行信息公开。通过依法公开各类执行信息,让公众和当事人及时了解法院为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采取的措施,确保执行工作有效开展。一是依法全面公开执行案件的执行依据、执行程序等信息,杜绝暗箱操作,比如冻结、查封、扣押、拍卖等事项,要求办案人员在办案系统中及时录入,并通过12368平台向当事人推送短信主动告知,做到执行过程全程对当事人公开。二是公开被执行人信息,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截至今年3月底,联合市文明办等全市十余家单位,发布“诚信红黑榜”5期,151人次,电视台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37人次。三是推进网络司法拍卖,丰富执行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取得良好效果。四是引入人民陪执员制度,增强执行民主与公开。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法院选任人民陪执员29人,参与执行案件62件。五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随同见证执行。2016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余人现场见证及参与监督案件执行13件,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直播执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推进司法政务公开。坚持每年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落实法院新闻发布制度,向社会及时全面准确发布司法信息。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各行各业代表和群众走进法院,参观法院,了解法院。积极走访代表委员,组织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观摩庭审,坚持编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专报,完善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制度,主动通报法院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在九江法院网开通“院长信箱”“投诉信箱”等栏目,畅通民意沟通渠道,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全市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得到了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通过视察法院工作、旁听案件审理、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有力促进了司法公开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各级人大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推进司法公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司法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司法公开认识有待深化。有的法官对司法公开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依法办案,没必要司法公开;有的法官一味强调客观困难,认为司法公开只会增加工作负担,存在被动应付、等待观望现象;有的法官担心公开后陷入被动,因而不敢公开、不愿公开等等,影响了司法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二是司法公开广度需要拓展。一些法院存在裁判文书选择性上网现象。一些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裁判尺度不统一。一些法院公开的审判流程信息中程序事项多、实体内容少。执行案件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法院的司法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大,门户网站信息不全、更新不及时甚至长期不更新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司法公开机制有待规范。司法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司法公开的标准和范围有待进一步细化。对司法公开成果应用不足,存在重信息上网,轻大数据深入分析运用现象。四是司法公开工作发展不平衡。司法公开程度参差不齐,许多法院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大数据、自媒体时代司法公开要求。五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策不多。例如,如何协调司法公开与新闻监督的关系,司法公开的实质化与维稳任务存在的冲突如何解决,以及公开程度与当事人权益保障如何平衡等。
在推进司法公开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当前,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大幅攀升,“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在办案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裁判文书上网、流程信息录入等客观上加大了法院的工作量。部分法院因经费和技术条件有限,缺乏维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存在“有岗无人”“有人不专”现象,难以满足大数据、自媒体时代司法公开要求。此外,一些当事人对司法公开认识不够,认为所有司法活动或者司法文书均应当公开,有的当事人要求公开合议笔录等不应公开的信息;有的当事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公布与其相关的裁判文书等等。
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全市法院将统筹谋划,认真研究,尽最大努力、用实际行动解决。同时也恳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监督指导力度,进一步凝聚各方面力量,支持帮助全市法院解决好这些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环境下司法公开新途径,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依托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留痕,将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运行更好地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促进公正高效廉洁司法。
(一)进一步拓宽司法公开领域。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切实抓准抓好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大要案、时事热点等对象,公开重心从审判流程、时限、结果等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转化,拓展司法公开领域,丰富司法公开内容,增强司法公开的全面性、主动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二)进一步提升法官司法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庭审练兵等多种手段,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法官专业素质,强化法官落实司法公开能力,保证司法公开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保障。按照“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慧法院”的要求,借鉴苏州中院等先进法院经验做法,强力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内网办案平台与外网公开平台的智能交互,简化司法公开各项程序操作,实现智能化、便捷化。进一步完善网上立案、材料收转、电子卷宗随案生成、远程网上阅卷等软件应用,减轻法官工作负担,增强司法为民效果。注重招录、培养集法律、管理、计算机知识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司法公开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四)进一步健全司法公开机制。探索建立与司法公开相配套的统筹协调、流程管理、催办督办、综合保障等各项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监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将司法公开纳入法院和干警绩效考核内容,通过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司法公开工作的常态化。建立健全司法公开回应制度,在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公众监督和批评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对公众舆论和情绪的分析和应对机制,促进司法公开由单向的、静态的公开转变为多向的、动态的公开,实现以公开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情况,体现了对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市法院将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恪尽职守,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地做好司法公开和法院各项工作,为促进司法公正、服务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