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 21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韩丰保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监督计划安排, 9月1日至2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吕斌副主任率领下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汇报。召开了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体校、协会等各类人员的座谈会,并对浔阳区、濂溪区、九江县、瑞昌市等(区、县)进行了实地检查。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坚持把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的立足点放在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上,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基层体育工作、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产业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组织学习,积极搞好宣传引导。一是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健身咨询、体育健身展演等形式,大力宣传体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二是以开展“全民健身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综合性比赛,将体育法律法规宣传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培育和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的自觉性。三是建立体育系统干部法律学习制度,重点学习和掌握《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与体育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的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了体育工作者依法行政的能力。
2、加大投入,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全市各级政府注重把推进公共体育事业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狠抓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近年来,市政府投资4.43亿元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市体育中心,具备承办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和省级综合体育赛事的能力。各县市(区)也相继投入6.6亿元资金,完成了综合体育场馆建设,摘掉了“四无县”帽子。同时各级政府坚持以方便群众为原则,不断加强学校、社区、广场、绿地、公园等区域的体育设施建设,为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提供条件搭建平台。
3、健全机构,组织队伍日益壮大。一是健全了群众体育组织。全市现有县级以上地区体育总会11个,单项体育运动协会186个,全民健身站点2631个,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0.35个,城市街道、农村乡镇体育组织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二是壮大了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通过上下联动、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5人,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00人,多层次、多类别、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三是全民健身队伍日益壮大。普通群众健身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高涨,全民健身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广场舞、环湖环山健步走、小区公园休闲锻炼等活动遍布城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有近200多万人长期参加健身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我市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4、积极培育,体育产业有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体育产品制造业市场,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先后有3家大型体育生产企业落户九江并投入生产。二是发展体育休闲产业。近年来,市区、环庐山周边、庐山西海等部分县区,新建起100多家的室内或户外体育健身休闲场所,年营业额达到4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新型消费经济的发展。三是打造赛事经济。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冠名、冠杯和商业广告等形式,推动赛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九江站)、四国青年女子篮球邀请赛、全国中甲足球联赛、“谁是棋王”中国围棋民间争霸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举办,提升了九江的知名度,带动了我市体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体彩销售份额稳步上升。近三年来,市本级累计完成体育彩票销售2.92亿元,体育彩票占到全市彩票销售市场份额的54%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宣传贯彻力度不够。“一法一条例”的宣传教育还未进社区、村组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群众的知晓率还不高。部分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强,少数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体育健身运动较少,亚健康人数比例较高,特别是在校学生比较明显,近视眼、肥胖人员增多。
2、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尽管政府逐年加大了体育事业的投入,但部分县区的投入与“一法一条例”的规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较大差距。体育场地建设、器材设施维护管理、体育训练和比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等经费预算缺口较大,全市将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仅有三个县,分别是都昌16万元(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费)、湖口2万元、彭泽20万元,其它县、市(区)均未纳入财政预算。
3、体育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全市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多数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困难,并没有充分向社会开放,市体育中心各场馆每年都很少引进国家和省体育赛事,场馆闲置,利用率不高。不少居民小区体育设施管理不好,损坏严重;部分乡镇居民健身场所器材种类单一、数量不足;城区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普遍不达标,不少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和器材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需求。
4、体育人才缺乏。近十多年我市竞技体育在全省始终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九江在全省发展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市体校功能弱化,教学训练水平偏低,难以担当发现、训练、培养竞技后备体育人才的重任。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边远学校专任体育教师严重缺乏。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力度。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把法律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体育法律法规,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经常。加大对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方法,积极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将体育事业工作经费和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的增收逐步增加投入,确保各项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进一步整合体育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一是发挥我市大型体育场馆功能作用,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能力,多承接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提高场馆利用率,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发展。二是充分利用遍布城乡村镇社区的全民健身工程,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好各种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三是要尽快研究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相关办法,整合资源,推动体育场所逐步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功能作用。
4、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工作,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坚决纠正少数学校文化课随意挤占体育课的现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要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统筹配齐配好中小学校专任体育教师。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市少年体校建设,重视引进高水平教练人才,不断发现、选拔、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努力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