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前我到过两次,两次都游览了大雁塔,这次陪同我市地(厅)级老干部参观团到此一游,是我第三次登上大雁塔了。有人问我,为何每次到西安,每次都登大雁塔?答案很简单:一、来去方便,大雁塔就在西安市区内,如果你住在西安市区,散散步便到了大雁塔;二、观赏性强,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大雁塔位于西安音乐喷泉广场西侧,在慈恩寺内,是西安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它建于唐永徽三年(632年),是唐高宗为贮藏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而建的藏经塔,故初名为经塔。大雁塔初建时为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升为七层,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但都基本保持武则天时代的模样。
现在的大雁塔是砖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六十四米。塔基高四米有余,南北长近五十米,东西宽四十五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二十五米,塔身高近六十米,塔刹高四点八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匾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木质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用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我们在塔基四周绕了一圈,见塔的底基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我们饶有兴致地走进一层,唐时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我们努力寻找自家老祖宗的姓名,无功而返。此外,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也值得一观。在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身临其境,吟诵一番,颇有原词原句的感受。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塔座登道的动测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地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的奋斗精神。
顺着木制楼梯来到二层,见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争先恐后顶礼膜拜。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壁画两幅以及现代名人书法多幅。名人书画中的姓名,多为我们不知,绝大多数是唐代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舍利佛像及大雁塔模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一乘佛宝。大雁塔的模型是严格按照1:60的比例制作,可谓惟妙惟肖。
大雁塔的四层让人费解,全是空的,我几次到这里,四楼都是空空如也。有人说,“四”字不吉利,就象好多医院没有“四”号病床,好多宾馆没有“四”楼一样。这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假想,不足信也。
五层内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在五层的塔室内,还收集展出有玄奘鲜为人知的数首诗词。可窥见玄奘高超的诗词艺术造诣。这些让我感到惊讶。我原以为僧人只会念经,不识人间烟火,没想到唐僧还会作诗,真是奇也
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七层的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十四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他在印度所闻的僧人埋燕造塔传说,向游人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七层是大雁塔的最高处,我们站在这里向四周远眺,古城西安全景尽收眼底。
即将离开大雁塔,回转身望去,有人说大雁塔有些倾斜,那么高的塔,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怎能不让它倾斜?奇怪的是,我站在塔的下面仰望,却感觉不到它的倾斜。
返回宾馆的路上,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画面不时显现眼前。唐僧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孙大圣的神奇本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歌唱家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响彻我的耳边。它将激励我们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战胜一道道人生坎坷。